<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政治建会 团结立会 服务兴会 改革强会
        English|长者模式退出长者模式
        首页
        首页>非公综述>民企风采

        宝泰隆:抢抓市场,在绿色发展征程上勇毅前行

        发布时间:2023-02-15 信息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号:【

          在东北地区最大的独立焦化企业宝泰隆生产车间,各工序衔接紧密,有序运转,在岗职工佩戴口罩,细致地关注着设备生产运行状态,确保各相关工序安全、稳定运行。

          黑龙江省总商会副会长、宝泰隆副董事长焦强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宝泰隆是一家能源化工企业,肩负着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重要职责,同时也肩负地区部分供电、供热等民生任务。疫情期间,公司坚持"员工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不断随国家疫情防控政策调整,持续完善公司疫情防控具体措施,合理安排一线员工正常到岗率,确保能源保供任务高质量完成。

          强化科学防控、精准防控的同时,宝泰隆加快重点领域项目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推进步伐,同时紧盯市场需求变化,一手抓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一手抓氢能产业链,推动企业加快实施碳氢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向综合利用和节能环保方向推进,实现产业向绿色清洁发展转型。

          大力发展氢能产业

          加快实施碳氢产业融合发展

          在能源转型的过程中,氢能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中国多地已陆续发布了氢能相关规划,为氢能发展谋划了广阔的蓝图。石化化工行业是氢最大的生产者,也是目前最大的氢使用者。围绕氢能这个载体,电、热、气等场景都与氢有很多交叉应用之处。而在"后油气"时代,石化化工行业本身也需要扩展相关版图。

          传统煤化工结合氢能进行低碳转型已成趋势,不少企业将氢能作为带动甚至盘活老项目的重要方向。煤化工企业开始将发展氢能作为"制胜之招",纷纷涉足氢能产业链。

          2021年,为推动黑龙江省氢能产业发展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宝泰隆基于自身煤化工产业链丰富的副产氢资源,开始高起点探索和布局氢能产业。

          焦强向本报记者介绍,8000Nm3/h燃料电池氢项目以及氢气提纯和充装装置项目已于2022年10月完成联动调试,该项目以公司甲醇装置副产尾气为原料,经PSA提纯制得燃料电池氢,产出氢气纯度可达99.9999%,未来还可根据氢能市场需求扩大氢能产量,最大供应量可达10万吨/年,将为公司及东北地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原料保障。

          一方面,氢能作为煤化工企业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能够拓宽传统能源项目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宝泰隆根据实际情况,在延伸业务增值链的同时,协同合作伙伴一起建立更完善的氢能应用场景,以加快"用"促推产业发展及提高经济效益。

          焦强对记者说,制氢是氢能产业链最前端的环节,只有不断丰富应用场景,深化扩大应用领域,构建起"氢能生态圈",实现"制储运加用"氢能全产业生态链高效衔接协同,才能形成规模优势,有效降低制氢用氢成本,为氢能产业发展打开更大空间。。

          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宝泰隆联合中石油、七台河城投公司等共同打造的黑龙江省首座"三合一"加氢站项目也于2022年10月同步启动建设,建成后可为氢公交、氢重卡等交通工具加注清洁绿色能源,是七台河加氢加油充电综合能源示范项目,为七台河市乃至黑龙江省后续氢能应用及产业发展提供经验、打造样板,推动宝泰隆加快实施碳氢产业融合发展,让企业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

          中国氢能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30年,我国工业领域氢气需求量为3559万吨,交通领域156万吨的需求量。到2060年,交通和工业领域的氢气需求量分别为4051万吨和7794万吨。

          焦强说,我国作为煤炭资源大国,煤制氢是未来煤炭清洁利用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布局氢能产业,在抢占未来清洁能源制高点的同时,实现氢能与煤化工产业链一体联动、耦合发展,有效降低煤化工产业碳排放,加速推进产业"绿色"转型。

          布局新材料

          抢抓石墨烯产业机遇

          宝泰隆不仅瞄准了氢能,还在抢抓石墨烯产业机遇,将发展清洁能源和高科技新材料产业作为企业重要的战略目标。

          "近年来,我们一直将宝泰隆打造成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清洁能源和新材料企业作为努力的方向。"焦强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石墨烯在复合材料、电子器件、储能电池、航天、军工、生物医药等诸多领域都有广阔的使用空间。而我国对石墨烯领域发展的重视程度也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技术和产业化规划发展方向上,达到了世界一线水平。

          "我们具有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焦强说,宝泰隆控股的东润公司拥有16.35平方公里的密林石墨矿探矿权,已累计探明晶质石墨矿石储量11245.17万吨,晶质石墨矿物量721.26万吨,属产业政策支持的超大型石墨矿。

          石墨烯被誉为"黑金",2017年宝泰隆100吨级石墨烯工业化生产线率先投产,实现石墨烯规模化制备的突破,让宝泰隆石墨烯研发技术位居行业前列。其自主研发的石墨烯产品曾荣获第四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参展产品金奖。目前,宝泰隆已逐渐构建起从原料到制备、再到产业化应用的全产业生态链,2022年底,该公司重点布局的石墨烯导热膜产品通过龙旗审厂验证并开始逐步导入消费电子应用领域,同时该公司也在积极拓展无人机、LED、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等其他多领域导热市场。

          焦强对目前石墨烯下游应用项目如数家珍。他介绍,宝泰隆不仅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具有化学法和物理法两种规模化制备石墨烯工艺的企业,而且在石墨烯产业化应用方面也持续发力,已建成1000吨/年石墨烯导电油墨生产线、20吨/年石墨烯高浓缩分散液生产线、200万平米/年石墨烯电热膜生产线、60万平米/年石墨烯导热膜生产线,主要产品包括氧化石墨烯、还原氧化石墨烯、涂料添加剂型石墨烯、导电添加剂型石墨烯等,更延伸衍生出石墨烯空间采暖系列、石墨烯艺术采暖系列、石墨烯大健康系列、石墨烯3C散热系列等多种类系列产品……

          "宝泰隆在研发、技术、工艺问题不断取得突破,且对石墨烯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前沿高端领域创新应用做了很多积极探索,今后将推进石墨烯产业化应用进一步向高端化突破。"焦强说。

          信心十足、迎难而上

          助力经济加快复苏

          疫情期间,宝泰隆一直在积极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围绕重点工作任务,加强安全生产,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开展,但由于疫情对物流运输的影响,公司原料煤采购时常遇阻,造成生产所需原料煤供应不足,对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一定影响。

          疫情防控机制优化后,不仅为企业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更推动了产业链供应链顺畅衔接,受疫情影响的原料煤炭供应链"断点"问题正迎刃而解。

          "我们紧盯市场行情变化,依具体情况推进企业生产和经营情况。"焦强对记者说,2022年内受疫情及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市场存在一定波动,但公司紧跟市场变化,严格执行"产销平衡"生产销售策略,时刻测算经营运行情况,及时调整生产负荷,整体运行一直稳中有进。

          据2022年三季报显示,宝泰隆2022年1-9月营业收入27.20亿元,同比增长4.79%。随着国家优化调整防疫政策,宝泰隆接收订单与完成订单的情况持续向好。

          据焦强介绍,宝泰隆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和高效、专业、精准、守信的服务,赢得广大客户的青睐和认可,在东北地区打响品牌知名度,奠定了与上下游合作伙伴长期合作的基石。

          同时,宝泰隆持续推进技术创新赋能、深挖创新技改潜力。2022年内完成节能电机、焦化凉水架、洗煤叠筛旋流器设备等三十多项技术改造项目,甲醇公司员工、洗煤厂员工分别荣获黑龙江省百万职工"五小"创新竞赛优秀成果一、三等奖。

          焦强表示,地方政府通过加强政策与服务资源整合,坚持职能部门与服务平台协同联动,积极改善营商环境,帮助企业疏堵点破难点,克服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保障了企业的稳健发展。

          "随着行业下游需求加快复苏,叠加宏观调控政策加力支持,产业动能将进一步得到释放,预计今年内需市场将逐渐向好。"焦强说。

        相关链接

        邮编:100035

        地址:中国 北京西城区德胜门西大街70号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805609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346号

        微信公众号